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这届盛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还是一次展示高科技的盛会,特别是一批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成果在此次奥运会上的成功应用,显示了中国高新技术的实力和潜力。
10万只LED电子助威棒拥有“中国芯”
每一个看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人都不会忘记,开幕式观众席上的“璀璨星空”营造了主场地外又一个巨幅五彩画卷,这美丽的“画笔”,就是无锡高新区无偿提供的10万支LED电子助威棒。
作为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之一的无锡高新区,定位于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坚持经济国际化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走以应用研发为主导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通过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高水平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政策、高定位规划科技创新创业产业导向,形成了区域特色自主创新体系。
走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的这10万支名叫“舞动2008”的LED电子助威棒,外观犹如北京奥运会火炬,一套共5只,挥舞时能分别闪出红、绿、蓝、黄、白五种不同的光。它既是北京奥组委授权制造的纪念品,也是北京奥运会惟一的赛事助威类电子产品,更是赛事助威类商品中科技含量居于世界前端的产品。这个产品由无锡高新区内的美新半导体有限公司、凌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研制生产,所采用的是国际领先的微纳米技术(MEMS)传感器芯片,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中国芯”产品。通过按动开关、切换按钮,舞动电子助威棒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出23幅与奥运相关的图案和文字,如“北京欢迎你”、“中国加油”、“One World One Dream”等等。
经过北京奥组委的允许,“舞动2008”LED电子助威棒进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观众礼品包,并不负众望地在开幕式上绽放异彩,现场效果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们欣喜异常。当 “五环”徐徐树起、主题歌演唱、火炬进场、李宁“飞天点火”等激动人心的场景来临之际,全场观众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起挥舞起手中的电子助威棒,10万只电子助威棒给北京奥运开幕式增加了一个“无锡印记”、“科技之光”。
人脸识别技术首次亮相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盛事,是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人类盛会。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针对性的恐怖活动也越来越多,这对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高效、快速、准确地进行人员身份识别,及早发现可疑人员,并采取预警安全措施,是打击恐怖活动的有效手段。
不少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闭幕式的观众或许还记得入场安检时有一个特别的仪器——人脸识别电子票证系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万观众在100多个观众通道经过这个人脸识别系统的快速身份验证,有序入场。这也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员身份识别的智能化手段引入奥运安保。
令人自豪的是,这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发出的先进成果,中国完全拥有这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经过长期研究探索,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开发出了高性能的人脸识别技术。该技术将人脸面部特征与RFID射频卡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定制了人脸识别快速身份验证系统,作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第一道防线,对所有持票者进行实名制人脸身份验证。
该系统事先对入场券持有者提交的人脸身份照片进行扫描,提取人脸特征,并录入信息数据库。在入场时,利用视频摄像头对入场券持有者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实现人脸身份识别。对真实票证持有者放行,对冒用者转交相关部门处理。该系统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光照变化,包括傍晚的阳光和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据介绍,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人员身份验证的场合,如:大型体育赛事、口岸、机场、景区、大型会议出入、教育考试、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出入口控制等。
记者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领导该项目的科学家是该所研究员、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博士。他带领他的团队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完成了该人脸识别信息比对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参与该项目的还有北京数字奥森、航天长峰集团和北京市公安局等单位。
据专家介绍,该人脸识别信息比对系统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成功应用消除了潜在的安防漏洞,提高了奥运安全防范和科技反恐水平。同时,该项技术符合人类生活习惯,因为人脸识别是最为自然、直观的一种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方式,产业化前景广阔。 |